首页
/ 媒体聚焦 / 外部媒体
《工人日报》:“坐在地面采煤”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
日期:2020-09-02 

从人工打眼放炮到半机械化,从综合机械化再到智能化开采,采煤工艺的每一次变迁,都成为煤矿发展的新动能。

中煤大屯公司自1970年开发建设以来,始终重视和追求煤炭开采技术的进步。他们迈出的每一步, 也是煤炭行业技术进步的缩影。炮采:一个班最多出100多吨

1977年,20岁出头的赵厚真来到大屯矿区。“要说干煤矿吃苦最多的还是我们这代人,投产初期,生产工艺极其简陋,井下的好多工序都要肩扛手抬,攉煤要用铁锹,那可是全凭力气,一个班下来累得浑身跟散了架似的……”说到建矿初期的采煤工艺,作为大屯公司第一代采煤工的赵厚真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感慨颇多。

他说,那时采煤都是靠打眼放炮,就是所谓的炮采。炮采工艺除运煤的工序是机械化运输外,其余几乎全是人力操作。破煤,是由人工钻眼、装填炸药、封堵炮眼和放炮等工序来完成。有时放炮的时候,一时排不出去的炮烟会呛得人喘不过气来。

装煤方式上,赵厚真经历过人力装煤和爆破装煤。前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不安全,而后者是利用放炮时的爆破力,将煤炭抛入输送机内一部分,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剩余的一部分仍需人力装入输送机内。

那时最让赵厚真发怵的是抬支架。从一开始用坑木支护到摩擦式金属支柱,都要手抬肩背。刚上班时,他肩膀上都是淤血,洗澡时疼得不敢碰。

为了能采更多的煤,赵厚真和工友们有时在井下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即使这样,那时一个班也只能出几十吨煤,遇到条件好时一个班最多也就出100多吨煤。

“那时从报纸上看到国外都是机械化采煤了,就想什么时候我们能告别放炮落煤、铁锨攉煤。”赵厚真说。普采:每班产量提高到600多吨

从小听父亲讲煤矿故事长大的华勇,18岁那年也成为了一名矿工,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矿二代”。

1983年华勇刚到孔庄煤矿上班时,矿上采用的还是“放炮落煤、铁锨攉煤”的采煤工艺。到了1985年,矿上引进了机械化采煤。“我很幸运入矿不久就赶上了机械化采煤。记得我第一次操作煤机时,小心翼翼地察看滚筒高度、角度,严格按照进刀标准控制着煤机,割一刀煤就有100多吨。”华勇回忆起来,语气里还透着一股兴奋。

那时的煤机还是单滚筒,功率只有150KW,需要液压牵引。而且工艺特别繁琐,一刀煤要折返割两次。普采工作面上、下区段平巷断面不大,刮板输送机的机头、机尾通常都设在工作面内,工作面上、下两端需要用人工打眼爆破开切口,非常影响采煤效率。

大屯公司不断升级煤机,从单滚筒换代成双滚筒,功率150KW到375KW、730KW,每班产量也从最初的100多吨提高到600多吨。

“不过那时还是采用金属支柱支护,哪个扛梁的肩膀没留下深深的凹痕。”华勇说。后来,支护方式也不断更新换代,从金属摩擦支柱、单体液压支柱到金属铰接顶梁、悬臂式支护等,采煤工艺从普采(即普通机械化采煤)进入了高端普采阶段,而且工作面及沿线的运输机、皮带、溜子等全部设备进行开停监视控制,安全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综采:一个班能产2000多吨

随着启动综采机,钻头缓缓伸进煤层,大片大片的乌金掉落到刮板溜槽上……在曹庆建作业时,他只需站在支架内,距离煤机5米以外10米以内,通过遥控器按钮就可以轻松操作煤机了。

2012年,上班不久的曹庆建就开上了型号为MG400/930-WD的遥控式综采机。

曹庆建介绍说,综采工艺就是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从破煤、装煤、运煤、支护等一系列配套系统,都是机械化方式,和炮采、高档普采有着“天壤之别”,这种工艺从支护上也改变了从前木柱支护、单体支护的简陋传统,配备了重型液压支架,支撑力以百倍提升。

“刚上综采时,煤机还是人工操作呢!而现在操作一台功率为930KW的煤机,就像在家里拿遥控器看电视一样方便,而且采煤机控制台的显示屏还可以准确显示采煤速度、高度以及安全数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能及时发现。遥控式综采机功率大、安全性高,与其匹配的硬件更是凸显综采工艺的先进性。驾驭这样一个‘巨无霸’,一个班能产2000多吨煤,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他兴奋地说道。

“如今的采煤工作面,不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安全系数也大大提高。瓦斯检测仪各类传感器对采煤工作面实行24小时监测,使瓦斯爆炸、顶板事故等灾害大量减少。不用下井,在井上就能看到井下的情况,矿上还给我们配了定位器,不管走到哪,井上调度室都能准确地找到。”曹庆建高兴地说。智采:一个班能采6000多吨

“经过我们反复测试,只要一键启动,采煤机就可以根据设置的参数自动割煤,工人只要根据煤壁构造调整割煤机高度就行,特别省事。”杨轲欣喜地说。

大屯公司首个智能工作面成立了大学生班组,如今已经被提拔为姚桥煤矿采煤三队党支部书记的杨轲就是其中一员。

自2020年5月25日7263智能工作面试采成功以来,实现了工作面设备一键启停、液压支架自动跟机、采煤机记忆截割、智能终端和手机APP视频监控等功能。“只要轻轻一点手机软件,就可以随时随地察看采煤机位置、支架压力、工作面实时视频等……”杨轲边演示边介绍。

“7263智能工作面只需要四五个人,一个班要比以前少10人左右,如果保证系统不受限制的话,能采6000多吨煤。” 杨轲笑着说,“工人从设备操作工变成巡视工,降低了劳动强度,他们手上的老茧都少啦!”

智能化开采工作面的启动,让“坐在地面采煤”的梦想成为现实。

(载于2020年9月1日《工人日报》)



(作者:宗慧芹 )